共计 1595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蓬莱蓬莱阁
|
山东蓬莱阁:
- 历史起源 :
- 蓬莱阁的修建最早可追溯到唐朝贞观年间。当时,当地渔民在蓬莱濒海的丹崖山巅建造了广德王庙(又称龙王庙),当地僧人在丹崖山南麓建造了弥陀寺,这是蓬莱阁有据可查的前身。
- 唐朝开元年间,广德王庙的东南侧建立了一座道教寺庙 —— 三清殿。北宋嘉佑六年(公元 1061 年),登州郡守朱处约将龙王庙移到了丹崖山山巅的西侧,并在其旧址上修筑蓬莱阁,以便游览之用。此后,历经明清两代数次大规模增建与修缮,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规模。
- 建筑格局 :
- 整体布局 :蓬莱阁景区以蓬莱阁古建筑群为中心,蓬莱水城和田横山景区为两翼,构成了山、海、城、阁的独特格局。景区总面积约 5.8 平方千米,建筑面积约 1.98 万平方米。丹崖山拔海而立,东部为黄海,山顶及山麓上是依山而建的蓬莱阁古建筑群;丹崖山的东麓是环小海而建的蓬莱水城;北部是依靠索道和栈道相连接的田横山景区。
- 建筑单体 :蓬莱阁古建筑群是由弥陀寺、龙王宫、天后宫、蓬莱阁、三清殿和吕祖殿六组建筑单体,以及六大建筑单体的附属建筑共同组成。占地面积为 3.28 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为 1.89 万平方米。建筑大多采用中轴线对称的排列方式,一般为正面三楹、土木结构。建筑外多为朱红油潦平涂,室内多有人物花卉、虫鱼鸟兽等彩绘。轩亭等小型建筑,屋面多为卷棚式,内壁多嵌有刻石。
- 特色 :
- 选址独特 :蓬莱阁建在丹崖山上,丹崖山拔海而立,山体岩壁直立陡峭,基岩裸露,海拔 36 米。其濒海的地理位置,使得游客在阁上可以欣赏到黄渤两海的壮丽景色,海天一色,景色迷人。
- 文化融合 :这里是宗教、民俗、园林建筑的组合体,既有佛教的弥陀寺,又有道教的三清殿、吕祖殿等,还包含了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天后宫等建筑,体现了多种文化的交融。
- 神话传说加成 :蓬莱因“八仙过海”的传说和海市蜃楼的奇观闻名于世,为蓬莱阁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和浓厚的文化氛围,使其成为人们向往的“人间仙境”。
- 宗教地位 :
- 蓬莱阁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道教在蓬莱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影响,蓬莱阁中的三清殿、吕祖殿等都是道教信仰的重要场所,吸引着众多道教信徒前来朝拜。同时,这里也有佛教的弥陀寺,体现了佛道文化在这一地区的交流与融合。
- 在民间信仰中,蓬莱阁的天后宫供奉着妈祖,妈祖文化在当地也具有重要地位。妈祖作为海上的保护神,深受沿海地区人民的尊崇和信仰,蓬莱阁的天后宫也成为人们祈求海上平安的重要场所。
- 文化活动 :
- 庙会 :每年的特定时间,蓬莱阁会举办庙会活动。庙会上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,如秧歌、舞龙舞狮等,还有各种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展销,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。
- 文化展览 :景区内会不定期举办与蓬莱阁历史文化、海洋文化、道教文化等相关的展览,通过文物展示、图片介绍等形式,向游客展示蓬莱阁的丰富文化内涵。
- 学术研讨 :会举办一些关于历史文化、古建筑保护等方面的学术研讨会,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蓬莱阁的历史价值和保护发展等问题。
- 保护情况 :
- 1982 年,蓬莱阁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受到国家的重点保护。国家多次拨款对蓬莱阁古建筑群进行修复和维护,尽可能地保留其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历史风貌。
- 当地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管理规定,加强对景区的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,限制游客数量,防止过度开发对景区造成破坏。
- 景区管理部门还加强了对古建筑的日常维护和监测,定期对建筑进行检查和修缮,确保其安全稳定。
- 历史名人对其的评价 :
- 古代众多文人墨客都对蓬莱阁赞誉有加。苏轼曾在登州为官,留下了“东方云海空复空,群仙出没空明中”的诗句,描绘了蓬莱阁的仙境之美。
- 明代袁可立在《观海市》诗中写道:“纷然成形者,或如盖,如旗,如浮屠,如人偶语,春树万家,参差远迩,桥梁洲渚,断续联络,时分时合,乍现乍隐,真有画工之所不能穷其巧者。”生动地描绘了海市蜃楼的奇观和蓬莱阁的神秘景象。这些历史名人的诗词和评价,不仅为蓬莱阁增添了文化底蕴,也使得蓬莱阁的美名流传千古。
正文完
使用官方微信公众号体验更多功能